
吉林省長春市紀委監委以查辦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典型案例為原型,采用“案例+講解”形式,拍攝“紀法課堂”系列短視頻,為黨員干部講清楚紀法要求,使黨員干部對照自查、防微杜漸。圖為該市紀檢監察干部參與拍攝“紀法課堂”短視頻。張琦 攝
特邀嘉賓
張 堅 湖北省黃石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張志鵬 吉林省長春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
黃 勇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作風建設作出重要指示,進一步深刻闡明制定和實施中央八項規定、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充分肯定學習教育成效,對鞏固拓展學習教育成果、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作風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突出新提拔干部、年輕干部、關鍵崗位干部的教育引導。”強調增強作風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有何重要意義,怎樣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創新方式方法,使作風教育真正入腦入心、觸及靈魂?我們特邀紀檢監察干部進行交流。
怎樣把握作風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之間的關系?
張志鵬: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足職責定位,深刻領會增強作風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
針對性是取得實效性的重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內作風問題表現多樣、成因復雜,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解決問題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問題就會被掩蓋”。作風教育作為解決作風問題的重要措施,同樣要從實際出發,什么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緊迫就抓緊解決什么問題,找準靶子,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實效。如果只是泛泛而談,即便內容聽起來“都對”,受教育者也會覺得與自身關系不大,無法觸及靈魂,自然也談不上實效。
實效性是檢驗針對性的最終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老百姓看作風建設,主要不是看開了多少會、講了多少話、發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決了什么問題。”有沒有變化,人民群眾的感受最深。判斷作風教育是否具有針對性,不能只看方案設計得多么完美、教育內容安排得多么豐富,而是要用實際效果來檢驗,看人民群眾反映的作風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新時代以來,經過全面從嚴治黨的革命性鍛造,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但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必須經常抓、深入抓、持久抓。只有具體才能深入,持續抓好作風教育,必須將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機統一起來,既要將針對性作為取得實效性的重要前提,也要將實效性作為檢驗針對性的最終標準,通過持之以恒加強和改進作風,把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匯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張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抓住普遍發生、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要注重實際效果,解決實質問題”。作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體兩面、相輔相成,針對性是前提,體現的是精準施教,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不同領域、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特點,分類施策、精準滴灌。實效性是目標,體現的是教育成效,衡量的是作風教育是否真正觸動思想、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最終要落到黨員干部作風切實轉變、群眾滿意度提升上。只有將精準的“靶向施教”與務實的“成效評估”結合起來,作風教育才能入腦入心、常態長效。
強調增強作風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鞏固拓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舉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鞏固來之不易的作風建設成果,須進一步增強作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黨員干部深刻認識作風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清醒認識“四風”問題的嚴重危害,自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
糾治“四風”頑疾的現實需要。一些作風問題穿上“隱身衣”、躲進“青紗帳”,表現形式更加隱蔽,發現和查處難度加大,這就要求作風教育必須與時俱進,精準識別新表現新動向,深刻剖析產生根源,采取針對性教育措施,才能更加有效遏制作風問題潛滋暗長。
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內在要求。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必須以決心和恒心,不斷增強作風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久久為功、常抓不懈,使優良作風內化為習慣和自覺,實現從“不敢”“不能”到“不想”的深層次轉變。
增強作風教育針對性包括哪些方面要求,有哪些具體舉措?
張堅:增強作風教育針對性,要堅持問題導向與效果導向相統一,著力提高黨員干部思想覺悟,推動解決實際問題。要突出重點領域,緊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以及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要聚焦重點問題,緊盯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力、影響高質量發展、加重基層負擔、權力觀扭曲政績觀錯位等突出問題,以及“四風”隱形變異新動向。要抓住重點對象,緊盯新提拔干部、年輕干部、關鍵崗位干部,分層分類、量身定制教育方案,避免“上下一般粗”。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開展政治生態分析研判。聚焦理想信念、政治忠誠、領導水平、干事創業、選人用人、遵規守紀等維度,結合信訪舉報、巡視巡察、日常監督和審查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定期對各地區、部門、領域的作風狀況進行“精準掃描”,動態把握“樹木”與“森林”的狀況,為開展作風教育提供精準靶向。
加強以案促改。深入剖析查處的“四風”問題典型案例,編寫警示教育教材,制作警示教育片,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向案發單位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做好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實現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堅持分類施策。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任前廉政談話、廉政黨課等多種形式,落實差異化教育。對新提拔干部,重點加強角色轉變、責任擔當和廉潔履職教育;對年輕干部,突出紀律規矩和優良傳統教育;對關鍵崗位干部,強化崗位廉政風險和職業道德教育。
推動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將作風教育嵌入監督執紀、干部考核、日常管理各環節,在干部提拔、崗位交流等關鍵節點和重大項目實施等重要工作中,及時開展作風教育,推動作風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黃勇:增強作風教育的針對性,要把握黨員干部成長特點,密切關注并分析研判黨員干部群體作風情況,綜合考慮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區分不同層級、對象、領域,有的放矢提高教育針對性。
對不同層級,在教育內容上要體現各有側重。不同層級作風問題的表現形式和風險點存在差異,要摸清不同層級黨員干部的作風狀況,圍繞“受眾特點”和“崗位實際”,精準匹配教育內容、方法與目標。比如,“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是各級黨組織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關鍵所在,要注重將紀律作風教育嵌入權力運行各個環節,督促樹牢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堅決摒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再比如,對基層干部群體,要用好本級查處的案例作為警示教育資源,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有針對性地加強紀律作風教育,糾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把嚴的要求傳導到基層末梢。
對不同對象,在施教方法上要做到適配。黨員干部隊伍構成多元,不同年齡段、不同經歷的黨員干部,其理論學習、思想動態、實踐困惑各有不同,作風教育要根據差異“精準滴灌”。對領導干部,要突出示范引領作用,把作風教育寓于日常監督管理,與廉政談話、提醒談話、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等相結合,引導其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對新提拔干部,把作風教育與任前談話、崗位廉潔風險提醒、警示教育等相結合,引導其在強化紀律規矩意識中適應崗位職能轉變;對年輕干部,把作風教育貫穿入職教育、崗前培訓、任前談話全過程,組織形式多樣的座談交流會、讀書分享會、實地參觀教學等,引導其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三觀”,筑牢紀法防線。
對不同領域,在關鍵環節上要著力強化。緊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聚焦定政策、作決策、審批監管等關鍵權力,開展有行業特點、領域特色的作風教育。同時,針對各領域違紀違法案件暴露出的作風問題,推動問題整改、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實現以“一域”改變帶動“全域”提升的教育效果。
如何創新方式方法,使作風教育真正入腦入心、觸及靈魂?
張志鵬:抓作風教育只有創新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真正有所觸動,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強化案例教學。案例是最好的教科書,要充分挖掘典型案例,還原事情經過,深入剖析思想根源,發揮提醒糾偏作用。例如,長春市紀委監委以查辦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為原型,采用“案例+講解”形式,拍攝“紀法課堂”系列視頻,不僅還原“發生了什么”,還講清“為什么會發生”“當時的思想根源是什么”,促使黨員干部對照自查,思考如果換作自己會作出怎樣的決定,通過“靈魂拷問”,將錯誤念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防微杜漸。
拓展實踐教學。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加強作風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歸結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作風教育同樣要融入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全過程,例如,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在破解難題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始終站穩人民立場,錘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銳意進取的思想作風,砥礪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心系群眾、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
創新方式教學。例如,通過到政務服務窗口等一線崗位開展現場教學,讓黨員干部在直接服務群眾中增進群眾感情,更加自覺站穩人民立場、帶頭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通過模擬突發事件等情景模擬教學,讓黨員干部親身體會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帶來的嚴重危害,切身感受群眾的急難愁盼,在工作中自覺換位思考,摒棄不良作風,積極擔當作為,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
黃勇:作風教育要真正入腦入心、觸及靈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需從適配當下工作生活場景、呼應黨員干部內在需求的角度出發,跳出“照本宣科”的模式,創新方式方法,讓優良作風在黨員干部的頭腦中生根發芽,成為行動自覺。
轉變語言風格。作風教育要不斷突破傳統的說教模式,提升作風教育吸引力。在方式上,可以采取互動式紀法教育、情景式學習問答、清風講師團廉潔宣講等方式。在表達上,要貼近黨員干部工作、生活實際,避免空泛,化抽象為具體,把紀律作風要求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指引。
豐富教育載體。把握融媒體時代特點,用好大數據等技術,通過微視頻以及圖解、動畫講解等形式,對常見作風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同時,把作風教育和廉潔文化教育相結合,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廉潔因子,用“小故事”講好“大道理”,確保教育既“對味”又“到位”,讓黨員干部入腦入心、觸及靈魂。
堅持常態長效。作風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是個永恒主題。作風教育也是一項長期工程,必須持久抓、見長效。要建立健全常態化教育機制,鞏固拓展學習教育成果。同時要密切關注和分析作風問題新情況新動向,從具體問題入手深入剖析思想根源、制度漏洞、監督短板、整改成效等,推動標本兼治,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記者 劉一霖)
- 2025-09-15傳播文明之光 執紀執法為民 記全國文明單位、山西省紀委監委機關
- 2025-09-15聚焦“國之大者”做實政治監督 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 2025-09-15“權力規范運行要進一步到位”② 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 2025-09-15派駐中管企業紀檢監察組堅持補短板強弱項 提升基層紀檢機構履職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