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司馬相如《子虛賦》中,子虛向烏有先生渲染楚國云夢澤中間的那座奇山時,有一小段文字:“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枏豫章,桂椒木蘭,蘗離朱楊,樝梸梬栗,橘柚芬芳。”(《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先認(rèn)幾個生字吧:楩,音pián。枏,音nán,同“楠”。蘗,音bò,同“檗”。樝,音zhā,同“楂”。梸,音lí,同“梨”。梬,音yǐng,一種棗樹。豫,即枕木。章,即樟木。離,即山梨。朱楊,即赤莖柳。栗,即栗樹。這一段文字是介紹山北森林大樹的。有哪些大樹呢?有楩樹、楠木、枕木、樟木,桂樹、椒樹、木蘭樹,黃檗樹、山梨樹、赤莖柳,山楂樹、梨樹、黑棗樹、栗子樹,以及芳香的橘子樹、柚子樹。
重點(diǎn)來了:現(xiàn)在,只說說“豫“和”章”這兩種特別的樹木。裴骃《史記集解》引郭璞曰:“豫章,大木也,生七年乃可知也。”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也引文說:“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別。”意思是,豫(枕木)和章(樟木)這兩種樹,幼小的時候長得非常相似,只有長到七年之后,才能把它們區(qū)別開來。后世即以“七年辨材”為典,比喻辨別真?zhèn)危袛啾舜酥灰住?/p>
白居易詩《放言五首·其三》可謂“七年辨材”的注腳:“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dāng)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fù)誰知?”意思是,我送你(指元稹)一種解決疑問的辦法,連龜甲和蓍草也用不上。檢驗玉的真假需要燒滿三天,辨別豫、章這兩種樹木要等七年。周公在流言滿天時也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畢恭畢敬。假使當(dāng)初他們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誰又能知道?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識人辨才,不能只憑一時之表現(xiàn),就過早地下結(jié)論。一個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要真正了解他、判斷他,還需要實(shí)踐的檢驗。一個人在“起點(diǎn)”的表現(xiàn)固然重要,但如果忘了初心,就會走上邪路,最終走向當(dāng)初那個他的反面。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羌活
分布:蘭州、隴南、天水、甘南、定西、臨夏、平?jīng)觥足y、武威、張掖
簡介:羌活,多年生草本。花期7-8月,果期8-9月。根及根莖藥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fēng)除濕、止痛等功效。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xué)白增福、陳學(xué)林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