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產業強。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要把人才工作擺到更加突出位置,緊扣當地各項部署要求,堅持以建機制為保障、以搭平臺為載體、以優服務為支撐,著力將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完善政策機制,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將更多優秀人才引進來、留下來,持續調動人才創造性、積極性,要從建立健全人才政策入手,進一步疏通梗阻,通過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重要性具象化,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完善招才引智政策,增強人才返鄉入鄉底氣和信心的基礎上,加速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和工作機制,通過推動建立層次清、易操作的差異化人才評價機制,完善符合市場規律的待遇保障機制和統分結合、協調順暢、優勢互補、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激勵和引導各類人才大施所能、大展其才、大顯身手,實現人才“近悅遠來”,加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建強育才平臺,助力人才練就“硬本領”。 人才工作,基礎在培養,難點也在培養。更好滿足各類人才意愿和用才單位需求,要在不斷拓寬引才渠道,引進更多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的同時,緊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錨定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多維培養體系,更加重視人才培育,善于鋪路子、主動搭臺子,助力人才學到“真功夫”、練就“硬本領”。要根據人才崗位、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等不同,堅持分類施策、精準滴灌,以分層分類開展教育培訓,幫助人才更好把握產業發展方向,更新知識結構,拓寬思維眼界,提升素質能力,加速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要全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讓人才放下包袱奮勇爭先,立足崗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提升服務質量,促進人才主動“留下來”。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要真心誠意把人才留下來,助力人才扎下根,真正把時間和精力用到解決難題、推動發展上來。要堅持把人才當親人、當摯友,拿出“真金白銀”,亮出“真情實意”,以最好的服務、最優的環境、最大的誠意,竭力營造暖心的留才生態,切實解決好人才的后顧之憂,吸引更多人才安心工作、專心創業。要著力解決好人才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加速整合人才公共服務資源,優化服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在住房保障、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保障、職稱評定等方面為人才提供更多便捷服務,用最大的誠意、最好的資源和最優的服務攬才、聚才和留才,不斷提升人才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真正讓人才安心生活、稱心工作、潛心創造。(李曼)
- 2025-09-01格爾木的25分鐘:鐵路為高原鑄就“移動生命線”
- 2025-09-01道岔上的“極限拼圖”,解鎖江南貨運樞紐的“煥新密碼”
- 2025-09-01積分兌車票,鐵路會員服務讓出行更實惠、更貼心
- 2025-09-01成昆鐵路,在“生命禁區”鑄就不朽豐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