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祁連山下是我家丨這里的土豆“不一般”

央廣網張掖9月11日消息(記者魏晉雪)年可培育馬鈴薯脫毒苗5000萬株、繁育原原種6000萬粒、滿足10萬畝以上商品薯種植用種需求……成立于2014年的甘肅集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集華農業”)系一家主要從事馬鈴薯良種繁育,商品薯、高原夏菜、糧食、飼草等作物種植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甘肅集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育種基地(央廣網記者 魏晉雪 攝)
9月10日,“祁連山下是我家”第二季河西走廊經濟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媒體行采訪團走進該公司,實地探訪土豆從脫毒種薯到商品薯的全產業鏈過程。
位于祁連山北麓的民樂,兼具高原、山地、沖積扇地貌的上風上水,氣候冷涼,土質疏松,祁連山冰雪融水滋養著深厚肥沃的土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是優質馬鈴薯繁育和種植的天選之地。
在民樂縣大力實施馬鈴薯主食化進程中,集華農業應運而生,在洪水鎮、南古鎮、新天鎮、六壩鎮流轉土地3萬畝,建立馬鈴薯、高原夏菜、糧食和飼草等作物種植基地,投資1000多萬元,購進適應現代農業生產需求、自動化程度高的大型拖拉機、聯合收獲機等農機具,年產優質種薯1萬噸、加工薯2萬噸、高原夏菜和糧食飼草等作物8000多噸,連續幾年主營業務收入均在5000萬元以上。
尤其是在種薯產業方面,目前集華農業已建成甘肅省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馬鈴薯脫毒苗組培、原原種繁育基地。
“我們年可培育馬鈴薯脫毒苗4000萬株,繁育原原種6000萬粒,有效解決了馬鈴薯易受病毒感染而退化導致產量和品質降低的問題,并填補了馬鈴薯種質資源不足的短板,為民樂縣馬鈴薯種薯自給自足奠定了基礎。”甘肅集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經理馬宏國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民樂縣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央廣網發 民樂縣委宣傳部供圖)
記者了解到,目前,集華農業已通過ISO9001認證,先后被評為“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基地”“全省先進私營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守法誠信A級企業”“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獲得了張掖市人民政府“質量獎提名獎”,與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引進高產優質馬鈴薯新品種“甘農薯7號”,建立“甘肅農業大學馬鈴薯新品種研發基地”,聯合進行馬鈴薯、高原夏菜、中藥材新品種育苗育種和農作物單產提升增效實驗及成果轉化工作。
馬宏國介紹,下一步,將積極發揮產業優勢,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在著力打造綠色、優質、高效農業產業的同時,促進縣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進一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增長。
集華農業的發展是民樂縣馬鈴薯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工人正在挑揀馬鈴薯原原種(央廣網記者 魏晉雪 攝)
近年來,民樂縣統籌推進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冷鏈貯藏、精深加工全產業鏈建設,馬鈴薯種植面積持續穩定在15萬畝,產量達50萬噸以上,年加工能力達30萬噸以上,每年吸納解決4萬名群眾的務工就業,全產業鏈產值達10億元以上,脫毒種薯繁育跨入全省第一方陣,馬鈴薯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其中,依托甘肅鼎豐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采取“企業+農戶+基地+勞務”發展模式,全力推動良繁基地與良種良法配套,在南豐、三堡、南古等區域集中流轉土地4.5萬畝,吸納周邊農戶就近就業2000人次以上,其中脫貧勞動力330人次,人均月務工收入達3500元以上;依托甘肅集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轉費抵頂群眾自籌資金的方式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解決群眾資金不足的困難,投資500多萬元引進先進農機設備,搭建托管服務平臺,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2024年單環節農業托管服務面積達到6萬多畝,受益農戶達1000人以上。
此外,依托甘肅愛味客馬鈴薯加工有限公司,積極推行“企業+合作社+基地”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實行“市場價+上浮比例”保護價收購,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2024年簽訂收購訂單10萬余噸,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納稅1780余萬元,實現了農戶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稅的目標。
- 2025-09-11【甘快看】近觀“兩山”丨來定西 看五彩斑斕的綠
- 2025-07-25【甘快看】敦煌文旅火熱 上半年迎客超千萬
- 2025-07-28甘肅敦煌迎來暑期旅游熱
- 2025-08-25敦煌石窟主題文創產品擁抱新潮流吸引年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