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祁連山下是我家丨戈壁化林海 林區變景區
央廣網張掖9月14日消息(記者魏晉雪)一望無際的各色樹木生機勃勃、氣勢恢宏,彩虹般的林區道路、翠綠的草地與郁郁蔥蔥的森林交相輝映,和巍峨的祁連山遙相呼應……

張掖黑河林場(央廣網發 甘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9月12日,“祁連山下是我家”第二季河西走廊經濟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媒體行采訪團走進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黑河林場,探秘曾經風吹石頭跑的戈壁灘蛻變為林海的“甘州答卷”。
甘州區黑河林場始建于2017年。伊始,面對風沙肆虐的“石頭灘”,當地首創了“改地適樹”的生態修復模式,通過跨區域調配土方,在造林區域均勻覆蓋了一層厚達1米的種植層,累計覆土量達到1800余萬立方米,覆土面積高達3.8萬畝。
同時,為了克服西北地區造林窗口期短的瓶頸問題,黑河林場創新性地提出了“四季造林”的構想,打破了傳統造林季節的限制,開啟了春夏季造林為主、秋冬季造林為輔的四季造林新模式,使年均造林效率提升了40%。
“截至目前,黑河(甘州)段西岸共完成人工造林6萬畝,累計栽植各類苗木2000余萬株,苗木成活率高達92%。”黑河林場副場長張玉杰指著眼前郁郁蔥蔥的林海告訴記者,“這一區域的植被覆蓋率從2018年的不足5%躍升至現在的65%。”

張掖黑河林場(央廣網發 甘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黑河林場以筑牢守好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為己任,圍繞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成果、加快“雙碳”城市建設步伐,搶抓山水林田湖項目建設機遇,把昔日的戈壁荒灘打造成了綠樹成蔭的“彩色林海”。
黑河林場先后獲評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十佳林場”、甘肅省級保障性苗圃。
“現在我們這里春天春花爛漫,夏天綠樹成蔭,秋天碩果累累,冬天銀裝素裹。”張玉杰說,“當然除了生態效益,我們還在治理過程中注重經濟效益。”
據介紹,黑河林場以打造試點林場為目標,不斷探索和實踐“林旅融合+碳匯經濟”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依托壯麗的生態景觀、清新的天然氧吧以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創造性地將傳統林區轉型升級為集觀光、康養、研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3A級黑河生態景區。通過修建林間棧道、設立露營基地、組織研學活動以及承接大型體育賽事和特色觀賞節等活動,林場成功實現了“生態變現”,年接待游客量達到8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150萬元。

張掖黑河林場(央廣網發 甘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同時,該林場還引進先進的智慧林業監測系統,科學精準地測算林區碳匯儲量,并依托科學造林、森林經營碳匯等項目,積極開展碳匯公益造林活動,不斷提升碳匯增量。通過與張掖市林草碳匯計量監測中心等機構的合作,林場為碳匯項目的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2022年,林場助力張掖市與西部碳匯公司達成首筆碳匯交易,收益高達400萬元。
“不僅為林場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更開創了‘生態管護—碳匯生產—交易變現’的綠色經濟閉環。”張玉杰說。
- 2025-09-14【牢記囑托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篇章】追青逐綠繪新景——永靖縣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 2025-09-14敦煌文化與數字技術擦出新“火花”——2025年服貿會甘肅館見聞
- 2025-09-14【2025相約敦煌——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感受千年佛教造像藝術魅力——“東方微笑 跨越千年”系列展覽受到廣泛關注
- 2025-09-13【甘快看】新聞詞“點”|絲路花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