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訥是明朝初期的監察官員,由于政績卓著,官聲甚佳,最后擔任國家最高監察機關的二把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吳訥擔任監察御史的時候曾巡按貴州。貴州少數民族眾多,當時民族矛盾尖銳,地方治安混亂。吳訥深入了解情況后,與地方政府達成共識,遂頒布禁令,要求尊重民族習俗,減輕百姓負擔,并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權益。由此社會秩序趨于安定和諧,當地百姓和官員都很感念吳訥的惠政。
聽說吳訥要離開貴州回京,當地少數民族酋長計毛曾通過渠道向朝廷請愿,希望他繼續留任,但未能如愿。在他離任時,計毛率領全寨村民手捧雞肉和土酒來相送,一路追隨數里,熱淚飛拋。吳訥很感動,為此寫了一首詩:“羅鬼蠻酋號計毛,嘯呼朋類拜山坳。手持雞酒來相送,語罷潸潸兩淚拋。”吳訥把這首詩寄給了當地和朝廷的官員,希望他們能從這件事上得到一些啟示,在治理少數民族地區時舉一反三,有所借鑒。
話說當地的一眾官員追到夔州來送行,將裝有百兩黃金的一個箱子要送給他。吳訥并不打開箱子,只在箱上題詩一首就退回去了。這首詩就是《題賄金》,意思是:“我帶著簡單行李向東還,將要渡過前面夔門險關,如果船中有貪污受賄所得的贓款和收受的土特產,那就讓我的船沉沒于惡浪之間。”這首詩看似用語樸實平淡,實則義正辭嚴、斬釘截鐵。面對眼前的驚濤駭浪,詩人發下毒誓:如果我不干不凈,那就讓我浪打船翻、葬身魚腹吧。在一些人看來,百兩黃金不應接受,連當地土特產也不接受似乎有點不近人情。但吳訥作為監察官員就應當有“潔癖”,正如蘇東坡所言: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吳訥一生都保持了廉潔自律和謙遜審慎。在他86歲高齡去世后,朝廷給予旌表,贈謚美顯,謚號為“文恪”。恪者,恪盡職守也。家鄉常熟也為他建祠紀念。詩以贊之:
職掌監察正氣昂,為民做主有擔當。
臨流起誓非潔癖,要為國家振紀綱。
(廖海洋)
- 2025-04-25香山趕考鑄初心
- 2025-04-25廣安觀潮 | 在推動作風建設上再深化
- 2025-04-25慎小事微
- 2025-04-25駐中央社會工作部紀檢監察組聚焦突出問題深化系統治理 縱深推進全國性協會商會全面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