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三國時期,有個叫吳質的文學家,因為才學出眾,受到曹氏父子的賞識,并成為曹丕的摯友。吳質從朝歌長升任元城令后,赴任途中經過鄴城時,專程登門向曹丕道別,受到隆重接待。到任后,吳質就給曹丕寫了一封信,回憶了受宴請時的情景,并表示要在偏遠之地建立功業,也希望早點回到京都曹丕的身邊。這就是收錄于《昭明文選·卷四十》中的《在元城與魏太子箋》。
信一開頭就說:“前蒙延納,侍宴終日,耀靈匿景,繼以華燈。雖虞卿適趙,平原入秦,受贈千金,浮觴旬日,無以過也。小器易盈,先取沈頓,醒寤之后,不識所言。”耀靈:太陽;匿景:隱形,指太陽落山;浮觴:飲酒;沈頓:沉醉。這段話的意思是,不久前承蒙您的隆重接待,整日陪宴,一直到太陽落山,華燈璀璨。即使虞卿到趙國,平原君入秦國,受到千金的贈予,暢飲十日,也不能超過您給我的待遇。我酒量小容易醉,醒來后都不記得說了些什么。感激之情,慚愧之意,皆溢于言表。
但話說回來,這也不過是吳質的客套話而已。雖然客套話,能客套得如此深情,也不愧其為文學家的身份。“器小易盈”之語,原意為酒量小、容易醉,后世則以此為典,比喻一個人氣量狹小、容易自滿,或者才疏學淺,妄自尊大。《鏡花緣》第十二回:“若令器小易盈,妄自尊大,那些驕傲俗吏看見,真要愧死。”
孔子說:“管仲之器小哉!”(《論語·八佾》)管仲是名相,曾幫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也算是有才能的人,但因為他不知節儉,不懂禮節,所以孔子認為他器量狹小,不足成大事。不知節儉者,非清廉之士;不懂禮節者,乃狂妄之徒。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器量決定格局,格局決定命運。不足以容人,還能胸懷天下嗎?不節制私欲,還能天下為公嗎?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驢食豆
分布:蘭州、定西、隴南、臨夏、白銀、隴東、河西等地引種栽培
簡介:驢食豆,多年生草本。花期6-7月,果期8-9月。為各種家畜喜食的優質牧草,適口性好,粗蛋白含量高,可青飼、調制干草或放牧,促進家畜增重,被譽為“牧草皇后”。開花早、花期長,是優良的蜜源植物。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03-31走馬觀花 | 調查研究不是兜風
- 2025-03-31《腐敗的現代性:英屬印度帝國締造進程中的腐敗與道德》
- 2025-03-28腐敗的現代性:英屬印度帝國締造進程中的腐敗與道德》
- 2025-03-28熟能生巧 | 手笨,差不多都是因為手懶






